气候变迁导致降雨骤增,更揭露了我国长期忽视排水需求的根本问题。我们该如何对治频频发生的严重水灾呢?
每年年杪至年初,水灾一直是马来西亚的重大课题。根据国家灾难管理机构(NADMA)灾难控制中心发出的最新全国灾难事故报告指出,2023年11月11日至2024年1月13日期间,累计有2万2966户家庭和7万4807名受害者安置在临时疏散中心(PPS),其影响农地达4900公顷,造成我国2300万令吉的经济损失。
(图片:淹没的村镇。 | 来源:Canva 图片库)
面对我国屡遭水神肆虐的长命题,MySDG Academy 总监伍玥莹观察近期发生的水灾暴露了在发展项目中缺乏全面的政策指导和防灾规划的问题,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让我国蒙受巨大损失。
伍玥莹是国家落实永续发展研究学者,也是 2023 年全球永续发展百大青年专员。她受访时指出,许多大型发展项目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仅关注自身范围的排水需求,忽视了对周边小河和小沟渠的影响,导致了小流域的水文负荷过重,一旦大雨袭来,就会造成闪电水灾。
一想到近期发生的闪电水灾画面,蒲种购物广场的汽车浸泡水中的画面令人历历在目,“这种现象不仅让社区受财务损失和健康威胁,也对在地居民们造成长期心理影响。”
她指出,上述的现象有悖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11,即确保城市的包容性、安全性、抗灾能力和可持续性的目标。
她建议,马来西亚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中,需要采用更全面和可持续的方法,包括在大型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同时采用水体再生、洪水控制综合系统、以及植物覆盖等措施,帮助减轻洪水影响,以确保国民都能获得安全,抗灾能力强的居住环境。
溪流江河都会发生水灾
询问我国水灾发生的原因,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中心(GEC)河流治理项目经理卡利塔山道出简单的原理,即当水位上涨超过河岸顶端时,就会发生水灾。
亦是水源与废料管理专家的他指出,所有河道和溪流都可能发生水灾,小到溪流,大到江河,都有可能发生。
“闪电水灾暴发的原因是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和强雷暴造成的极强降雨,而确定是否发生闪电水灾有两个关键因素,即降雨率和降雨持续时间。”
“河流泛滥(River Flooding)是水灾的另一个原因,但不一定要下大雨才会发生河水泛滥,如果河中有碎石或水坝阻挡水流,或者排水系统的结构调整导致蓄水能力下降,就会发生河水泛滥,导致水灾的发生。”
面对上述的情况,他以25年与水共治的经验提出两个关键,即降雨造成的水量和蓄水空间。
他不否认最近的极端天气状况导致降雨量大幅增加,但这是气候变化造成的,而气候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是人们无法控制的。
“我国还没有做好永续发展的管理工作,如蓄水和水流区域的问题。”
“人民不了解水源需要空间,当我们侵占水域如集水区、森林、湿地、河流、池塘等时(发展),水源会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新进行连接。”
卡利塔山指出,人们通过开辟森林、开垦土地、重新开发防洪规划区或蓄水池来消除或降低流域的蓄水能力,或通过垃圾、沉积物等降低水体的承载能力,随之而来的雨量过多、降雨率过高和降雨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排水渠、雨水渠、河流或蓄水池不能满足降雨和径流的需要,就会造成水灾。
相关报导: 气候变迁法案是系统治灾依据
社区是本地化水灾管理驱动力
询问该中心如何强化水灾治理和宣导工作,他说,社区可以成为本地化水灾管理的驱动力,前提是他们需强化人民的抗洪能力,给予他们防洪和适应水灾的培训,学会在洪水中脱身,或具备抗洪能力。
他认为,社区和河流在缓解和适应洪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缓解洪灾可以是环境友好型和绿色消费、可持续管理、减少废物和采用零废物概念。
“我们与马来西亚水伙伴(MyWP)和灌溉排水部(DID)等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了 ‘FLOOD Ranger ’计划,提高公众的防洪能力, 这是一项气候复原计划,重点是在洪水来临之前、期间和之后采取防备行动。”
“强化社区能力,协助当地人准备防洪袋、72小时应急逃生包、城镇观察和水灾危害地图,以便在发生水灾时采取行动,这对于减少水灾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非政府组织全球环境中心在强化社区与人民的抗洪意识之际,也呼吁政府单位、非政府组织及人民在水灾治理上必须妥善协调。
卡利塔山认为,这需要平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保将总体规划和传达给基层公众和非专业人士。
他强调,每个人都是利益攸关方,该中心几乎所有计划和倡议都有灌溉排水部、国家灾难管理机构、地方当局、社区、教育机构的参与。
“显然,我们的重点是关键参与者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私人领域及公众,而水灾水问题往往产生于水务行业之外,因此我们现在还需要研究未被提及或隐藏的参与者,共同做好水灾治理的工作。”
制定国家愿景和支持性组织框架
另一方面,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工程与科学研究生院区域环境系统博士努鲁阿斯金认为,仅仅建立防洪避难所或疏散中心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其他重要因素,例如避难所的选址是否合适。
她说,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灾害发生前意识和提供足够的应急避难所区域,对加强备灾工作很有价值。
她指出,马来西亚需要制定有关洪灾避难所适宜地点的法规和指导方针,以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而各国政府需要采取行动,增加防洪避难所的数量,以保护脆弱的居民区。
作为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她认为,政府需要为水灾风险管理制定统一的国家愿景和支持性组织框架,以协助各机构之间更好地协调。
她建议,这框架应在法律支持下,规范新的权力分配,以避免重叠和否决不利于应对水灾发展的决定。
“应妥善规范国家灾难管理机构作为唯一协调机构的作用,以解决各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问题,政府应制定并认真考虑具体的水灾政策和水灾相关法案,以克服当前的不足。”
动物救援的纳入考量
全面的灾难应急管理还需纳入动物的救援考量。槟城消费者协会主席末希迪呼吁政府将动物如家畜和牲畜纳入应急计划,因为极大依赖人类的它们也在灾难中受苦。
他曾发表《必须将动物纳入防洪减灾计划》的文章,并认为,随着减少灾害风险的工作在世界许多灾害多发地区进行推广,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并在在政府机构的帮助下,协调社区、志愿机构、组织和动物福利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工作。
面对动物在水灾期间受伤和死亡,甚至尸体浸泡在水灾区域造成对民众的健康威胁,他建议农业部和兽医局应认真考虑实施相关政策和战略,以降低风险并将灾害对动物的影响降至最低。
“减少灾害风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兽医局必须与国际动物福利组织合作,确保动物的安全。”
面对水灾来袭,国家灾难管理机构促请民众掌握防洪安全提示、准备好应急包、根据指示立即转向提供的临时疏散中心、前往高地和确保安全、不要让儿童在水灾区、排水沟、矿井、水体和河流里玩水,以及避免触摸电气设备、电缆或电线。
人民受促在手机下载“MyPublicInfoBanjir”和“myCuaca”的应用程式,及时检查和掌握时下的天气或河流的水位状况。